【#復讀生欲棄考好友請假跨省陪考#】小楊是東莞市橋頭鎮人,好友小順(化名)是他的多年好友。2019年,小順以560分的高考成績考取了南京的一所重點高校。但是,讀了一年大學后,小順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滿意,為此退學了,去年開始在東莞復讀。然而,在高考前的一段時間,小順與父母之間鬧不愉快,要放棄高考。獲悉該情況后,小楊一再勸說好友小順,并向學校請了一周的假,從河南回到東莞陪小順參加高考。
“今天吃完早餐,小順又想放棄!”小楊說,在他一再勸說下,小順才來到了考場。“自己這么做,只希望好友小順可以在考試時正常發揮,考出好成績,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。”小楊說。




十年寒窗,只為今朝。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,再次勾起了我的高考回憶。
我的高中同學中,如今最有出息的那個人,是個復讀生。第一年,本一差幾分沒考上,于是選擇了復讀,第二年考上了本省一所本一學校,本科期間,沒有像別人那般談戀愛也沒放松,入學后就開始備戰考研,本科畢業,順利進入了北大,成了北大的一名研究生,繼而留校讀博,讀博期間結識了更加優秀的女朋友,現在雙雙是北大的老師。提起這位同學,我們都會打心底里敬佩,通過自己的努力,成為人中龍鳳。
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俞敏洪老師。身為農村娃,俞老師于1977年參加高考失利后回家務農,但沒放棄高考,1978年第二次參加高考,又落榜,村里人都笑話他沒有上大學的命,都勸他放棄。但俞老師不肯對“命運”低頭,1979年,第三次高考終于得償所愿,考上了北京大學。
我同學的經歷與俞老師有相似之處,那就是高考失利也不氣餒,一心向學,最終通過不懈地努力成為人中龍鳳。
高考是試金石,試的是平時的學習積累,試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質。平日從嚴,高考坦然。希望每一位考生在高考中都能以輕松坦然的心態去面對,把平時所學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。
生活明朗,萬物可愛,人間值得,未來可期。高考加油!愿廣大莘莘學子一考中的,金榜題名!#俞敏洪曾被勸別考了沒上大學的命##那年我的高考記憶#
俞敏洪復讀3年,考上北京大學,他是怎么做到的?
一般的學生,智商有天花板,復讀十年也考不上北京大學,但是復讀多了,確實能夠提高成績,上個211大學、一般的985大學,都是有可能的,比如很多老師,當年成績并不好,但是當了幾年老師后,有可能成為這個學科的名師,主要的原因就是題目做的多了,熟悉了考試的“套路”。
俞敏洪應該基礎很好,但是當年都是先填報志愿,再高考,他是不是都填報了北京大學,這里說的沒考上,是沒考上北京大學,而不是沒考上大學吧。
不過老俞確實很勵志,那個年代戴眼鏡,是會被村里人笑話的,而且還復讀了3年,這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的,他成功了,這種性格和心理,對后來他的事業也很有幫助。
高考季,祝愿考生金榜題名,考的不太理想,也沒有關系,看看老俞,人生是長跑,沒有人會因為一場考試贏得一切,也沒有人會因為一場考試,輸掉所有